{SiteName}
首页
沙河新闻
沙河生活
沙河农业
沙河趣事
沙河发展
沙河美景

从尚义的山和水说起

尚义县地处冀西北,居于晋、冀、蒙三省(区)交界区域,总面积.47平方公里,属东亚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年均降雨量在-毫米,多集中于6、7、8月份,无霜期一般为-天。

尚义作为一个县名,历史并不很长,如果从年察哈尔省主席宋哲元取“崇尚礼义”的含义划设尚义设治局算起,也不足百年。期间还有过行政建制的变更,几次分分合合,渐成今日县境。所以,如果以尚义之名从史籍里搜寻县境内的信息极其有限。但这也不能说尚义在历史上就是寂寂无名,尚义的山在,水在,尚义山山水水上发生的事件就在。透过尚义地理上的山山水水,不仅可以梳理出山川风物的变迁,也能在历史的册页里发现许多波澜壮阔的人文信息。

说尚义的历史故事不妨先从山和水说起。

尚义境内最高的山当为大青山。大青山位于坝头,是河北省尚义县与内蒙古自治区兴和县的界山,海拔米,属于阴山余脉。已知大青山最早的名字并不叫大青山,而叫“梁渠之山”,大青山是到了清代才叫的名字。在先秦典籍《山海经》里有一段文字,“(北嚣之山)又北三百五十里,曰梁渠之山,无草木,多金玉,修水出焉,而东流注入雁门。”“修水”即洋河上游东洋河,汉代称为于延水,在内蒙古自治区兴和县境内称为后河(头道河)、二道河。修水是由上游的几条小河流汇聚而成的,其中的一条重要支流,就是尚义县境内流经大青山之麓的鸳鸯河。“雁门”,按郭璞所注为“水名”,《山海经》有“雁门之水,出于雁门之山,雁出其间,在高柳北,高柳在代北”的记载,结合《水经·水注》“雁门水又东迳大宁郡北”,说明雁门水下游为今洋河、永定河,而鸳鸯河正是汇入洋河、永定河的修水之源头之一。这是大青山第一次出现在历史典籍之中。此后,大青山又以弹汗山、东木根山、库库和邵、炭山、大南山、小大青山等名在历史上书写了不凡篇章。

除大青山以外,尚义境内还有老虎山、黑疙瘩山、大火堆山(三谎堆)、鱼儿山、草垛山、阿桂山、大伯颜山等。

但这些山名出现在史籍中较晚,都是清代以来才有的。《清史稿》志二十九“诺莫浑博罗山有正黄等四旗牧厂”,《大清一统志》载“在张家口西北二百里诺莫浑博罗山”。诺莫浑,也作脑木衡、脑木更,蒙语意为平静、平缓、温顺、温和、老实,博罗,蒙语意为青色、灰褐色、灰黑相间。前者转音为老虎山,后者当为黑圪垯山。

尚义多有河流淖泊。河流分为坝上内陆河和坝下海河两大流域;淖泊主要分布于坝上内陆区,为内陆封闭型水面,构成坝上独特的景观。淖有淡水淖、盐碱淖,全境有大小淖儿个,其中百亩以上大淖49个。

尚义最著名的河流就是鸳鸯河。鸳鸯河在志书里称为“源洋河”“远洋河”,上游又称“布袋河”,源自县内坝头的郝家沟、赛儿台、东赛一带,经黄脑包,过毛忽庆、秀水窑、南壕堑入兴和县,汇后河(又名兆哈河、头道河)、前河为二道河,沿大青山西向南折回县境,汇银子河(又称蒙古几河)、瑟尔基河为东洋河,经土窑沟、大虎沟、桃坪南出境入洋河。鸳鸯河还有七七哈那(齐齐尔哈纳)河、乌尔古河之称。七七(齐齐尔)源于蒙语琪琪格,汉语意思为花朵;哈那(哈纳)也为蒙语译音,意思为搭建蒙古包用柳条编成的内壁,引申为围墙,七七哈那就是花朵如墙壁一样围着的意思。乌尔古(乌尔根)为蒙语,汉语意思为宽敞、宽广,乌尔古河即水面宽广的河流。鸳鸯河是古籍中修水、歠仇水、于延水的重要源头之一。《后汉书·鲜卑传》有檀石槐“立庭于弹汗山歠仇水上,去高柳北三百馀里”的记载。《汉书·地理志》载“于延水出塞外”,《水经·水注》载:于延水“出塞外柔玄镇西,长川城南小山,即修水也。”今尚义境内三工地镇土城子已被考证为北魏柔玄镇。

大青河,即大青沟河。源于今满井镇(原炕塄乡)南、北哈路村附近,由东南而西北,接纳大井河、宣窑洼河水,注入察汗淖儿。哈路,即蒙语“泉”的意思。大青河的源头南、北哈路又名他尔朗泉,在《大清一统志》有“他尔朗泉,在牧厂东南二十里,西北流入查喜尔图插汉池”的记载。牧厂指的是正黄等四旗牧厂,查喜尔图插汉池即河北省尚义县与内蒙古自治区商都县交界的察汗淖儿。

二龙河,发源于八道沟镇后水泉村,由东南向西北接入阎房洼河流,从现今三工地镇沙河庙村流出,注入察汗淖儿。二龙河又名五台河、希巴尔台河,《大清一统志》载:“希巴尔台河,在牧厂西七里,源出诺莫浑博罗山西平地,北流入查喜尔图插汉池。”希巴尔台在蒙语里为“泥泞、沼泽”之意。

瑟尔基河,发源于套里庄乡小水泉,由东北向西南流经套里庄、土木路、勿乱沟、小蒜沟,沿途接纳五十家河、大西沟河、红土梁河、下井河、永胜地河,至牛家营汇入东洋河。瑟尔基河也称苏禄计河、苏尔济河,可能与其源头离红土梁镇五十家村(张家口至归化城驿路之搜吉站,蒙语名为塔宾格尔)较近或从五十家村附近经过有关。搜吉站名来源于附近的搜几泉,搜几、搜集、苏集、苏计、苏禄计、苏尔济,均为蒙语语音的不同汉字记法,汉译为“胯形的山或丘陵”。《大清一统志》有“搜几泉,在牧厂南三十里”的记载。牧厂即上文提到的正黄等四旗牧厂。

察汗淖儿,是位于尚义与商都县交界处的一片宏阔的海子,由尚义境内的大青河、五台河,商都境内的六台河、布动河汇聚而成,是目前华北地区面积最大的内陆咸水湖。察汗淖儿最早见于《魏书·太祖记》,时称“漠南盐池”。到了金元明清,察汗淖儿及其附近更是军事、政治活动的重要区域,在历史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痕迹。察汗淖、察汗淖尔、察汗诺儿、查喜尔图插汉池等都是察汗淖儿留在史册里曾经的名字。

其它季节性河流,坝上多聚于低洼处成为淖泊,坝下多汇入瑟尔基河出境。

尚义的山山水水像包容宽厚的母亲一样,世世代代托举哺育着她的子民,上演着生生不息的历史活剧。

(资料来源:《山海经》《水经注》《尚义县志》《尚义县地名资料汇编》《尚义古今地名考》等。)

(张志军/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heshizx.com/shqs/16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