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灰蒙蒙,四周的道路都行驶着各具特色的摩托车,摩托车的后驾上放着一块横着的木板,上面整齐放着大大小小的自家做的鸟笼。一层一层的叠高捆绑着,就像一座山峰一样保护着驾驶员。清新区沙河镇路口国道已经车水马龙,有男有女的在互相交流,挑着最好的鸟笼摆在最前面。而另一边,不少粤S、粤A牌照的小车也在马不停蹄地赶往过来挑选鸟笼。
日出成市,日升而息。每逢集市的日子(每月7日、17日和27日),清远国道的早上都会热热闹闹,卖家脸上都会挂着两个黑黑的眼袋,双眼无神,但也会露出开心的笑容要迎接开市。买鸟笼的商家一般来自佛山,广州,精致细腻的鸟笼会一下子卖光,粗糙简单买出的价格就比较便宜。价格一般—,随鸟笼的质量而定。
清新区禾云镇沙河田心围村从上世纪60年代起开始制作鸟笼,几十年来逐渐形成了一套传统制作工艺。以清新区禾云镇沙河建中村委会田心围村最为著名,是远近闻名的“鸟笼村”,其产品远销到东南亚等地区,村民们都以掌握了一套娴熟的制笼手艺而自豪。
田心围村村民制作鸟笼,一直以家庭作坊为主,几十年来逐渐形成了一套选竹、雕花、扎笼等传统制作工艺,所选用的竹子均产于本地。村民对竹子的色泽、竹节间隔长短及表皮的完整都有严格的挑选标准。制作鸟笼一般要挑灯夜战,每一道制作的步骤都要严谨细心。
鸟笼由笼顶、笼身、笼脚三部分巧妙构成,往往还雕以梅、兰、菊、竹、瓜、果、藤等富有民间艺术特色的图案装饰,古朴轻盈的造型和精雕细琢的手艺深受海内外客商的青睐。
鸟笼的来源说起第一个“吃螃蟹”造鸟笼的能人,村民们就会竖起拇指夸陈金海。当年他到珠三角打工,发现当地养鸟观鸟人士较多,鸟笼颇为畅销。联想起家乡盛产修竹,老陈灵机一动,年精心制作了两个高1.7米、底宽0.87米的尖顶鸟笼在广州流花公园卖出了好价钱,后来这两只外形像宝塔的鸟笼还上了电视,从此沙河鸟笼一炮打响。
此后,老陈的鸟笼价格一路攀升,最贵的一只鸟笼竟然卖到0元。消息传开,本小利大的鸟笼制作从此在当地流行起来,村民们既竞争又互相切磋手艺,造就了一户户鸟笼专业户,带旺了附近十几个自然村掀起了鸟笼制作热潮。并且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和东南亚等国。
老陈说,做鸟笼还得揣摩顾客的喜好,懂得不同的鸟要用不同的笼子来装,而不同地方养鸟的人,也对鸟笼的形状和大小各有偏爱。为此,他根据市场需要不断对自己的鸟笼进行改进,以满足不同顾客:“现在笼子档次多了,有高中低档,有大中小号等等“。
如今,沙河农村的鸟笼已经走出村庄,在珠三角地区都有专卖店,可提供多种大小不同的款式。除了传统的竹料,那些桃木、柚木甚至海洋生物的骨壳也开始成为制作鸟笼的材料,在国际市场上也享有盛誉,每年都吸引不少外商直接到村里订货。(资料整理自广州日报)
清新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