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沙河新闻
沙河生活
沙河农业
沙河趣事
沙河发展
沙河美景

战士牟元礼排长骗我取弹药,我刚走,他就

杨春增烈士,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等功臣,一级战斗英雄,模范共产党员。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特决定授予杨春增“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授予金色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的最高荣耀。

在河北省沙河市翠柏丛生的烈士陵园,正门口矗立着一尊15米高的烈士纪念塔。塔的正前方镌刻着“杨春增烈士永垂不朽”9个金色大字。庄严的烈士陵园和雄伟的英雄纪念塔,都是沙河县人民为杨春增烈士建造的。

在年的朝鲜战场上,担任排长的杨春增,看着从四面八方涌上来的敌人。在阵地只剩他一人和一颗高级手雷的情况下,杨春增拉开保险,抱着手雷扑向敌群,与敌同归于尽,献出了自己年轻宝贵的生命。当时杨春增年仅24岁。他的最后一句话是说给战士牟元礼的“你去取炸弹。”

当时在悲壮的朝鲜战场上,到底发生了怎样的一幕?

年5月12日,杨春增出生在沙河市怀庄乡西八里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中。他的降生既是这个饥寒交迫家庭的一大喜事,也是给贫苦生活中煎熬的家人们添丁加口的忧愁。

杨春增7岁起就给地主放牛,8岁却被地主赶了出来。他只能背起篓筐,在白沙茫茫的沙河套里挖野菜、割草、捡柴。

杨春增面黄肌瘦,一头蓬乱的头发就像沙河随风摇荡的一棵小草。然而没过多久,这样贫困的生活竟然都成了奢望。

年七七事变爆发,日军攻入河北沙河县。

日本人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杨春增为了活命,沿街乞讨为生。他来到冀庄的一位财主家门口,财主不但不施舍给这个可怜的孩子一口吃食,还放出狗来咬杨春增。

杨春增的双脚被咬得鲜血淋淋,他忍着剧痛躲到了一位农民家的破柴门里。好在这家老大娘心肠好,给了他半碗稀饭充饥。

年,河北久旱不雨,田地龟裂,农民颗粒无收。杨春增这条讨饭之路都被堵住了。年,河北又遭蝗灾,15岁的杨春增就跟着邻居们,到几百里外的铁矿上做苦工。

冬日冰天雪地,杨春增睡的是席棚,吃的都是“猪狗食”。辛辛苦苦干了一冬,杨春增带着4升米回到了家中给爹娘,而他自己却饿得皮包骨了。一双被冻得通红脚上,穿着没了底的鞋,身上的棉衣也都开了大洞,根本不能御寒。

看着孩子在外面是这样受苦,父母都流下了心酸的眼泪。

但没过多久,杨春增就被日伪抓去修炮楼。敌人们用棍子打,用鞭子抽,甚至连一口水都不给他喝。杨春增实在无法忍受饥渴,就跑到马路旁边喝泥浆和马尿。

这样残酷的现实,给幼小的杨春增心里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年,日本无条件投降。杨春增此时也加入了当地的儿童团,扛着红缨枪带着一群孩子站岗放哨,后来就加入了当地的民兵组织。

10月的一天晚上,杨春增从民兵会上回来已经是半夜了,他点上油灯坐在炕上,向父母郑重其事地说:昨天村里开会说要扩军,我想要报名。

父母当然舍不得,但儿大不由爹娘。此时杨春增已经17岁了,不再是小孩子了,他有自己的想法,父母也就没有干预他。

杨春增第2天就报名参军,母亲一直送儿子到村口。看到儿子的背影,母亲心里说不出来是高兴,是不舍,还是担心。

杨春增顺利来到部队,因为年纪还小,长官就让他当一名通信员。从此,杨春增就成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家庭中的一员。

在部队中,杨春增学习到了文化知识,他知道只有推翻“三座大山”,才能保护住用鲜血换来的革命果实。因此他刻苦训练,屡立功绩,并于年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年秋,在鲁西南王家垓战斗中,司令部驮着电报密码的大马,受到了敌人炮火惊吓,像一匹脱缰的野马一样冲向田地。

杨春增不顾个人安危,冒着枪林弹雨拼命抓住马缰死不放手。马拖着杨春增狂奔,田野的荆棘滑过杨春增手上和脸上,他的身上到处是鲜血。

杨春增不知被野马拖了多远,直到晚上才赶回部队。看到满身是血的杨春增,战友们赶紧给他包扎,他们都夸杨春增是“了不起的小英雄”。战士都认为这个个子不高,身体瘦弱的小英雄,骨子里却蕴藏着巨大的能量。

在黄家坝战斗中,杨春增跑了25公里,穿过敌人三道封锁线,按时把紧急文件交给了首长,当首长接过文件的一瞬间,杨春增突然昏倒在地。

在淮海战役时,杨春增已经荣升为通讯排长。渡江战役时,杨春增宁可自己光着脚,也要把鞋送给战友们穿。杨春增舍己为人的精神,也在战友之间传开了。

新中国成立后,杨春增于年被调往重庆,然而就在所有人翘首以盼安定祥和的日子时,美国却发动了侵朝战争,悄然间把手伸向了中国。

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战场。

杨春增所在的12军并不是第1批的入朝部队,而是于年3月18日才奔赴朝鲜战场的。当时杨春增是35师团4连3排的排长。

年8月5日晚上7点,我军向朝鲜金城东南座首洞附近的京几山高地,也就是高地,发起进攻。杨春增就在冲锋的队伍中。

阵地守军虽然只有南朝鲜军的一个排,但杨春增只用了6分钟就突破敌人防线,占领了高地,也着实令人叹为观止。

但惊慌失措的敌人马上掀起了反扑,敌人的飞机在上空盘旋不停,轮番对高地轰炸。最后又用6个炮群和两个连的兵力,向高地扑来。

阵地上硝烟弥漫,火光冲天。杨春增带领全排战士们在高地上坚守着,迎着敌人的炮火,英勇顽强地阻击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

战斗一直从深夜打到第二天黎明。敌人几番进攻最终都没能拿下高地。

敌人的主阵地在高地对面的轿岩山,而高地下方恰好有一条公路,正是敌人的运输补给线。因此敌人无论如何也要与我军争夺高地。

战斗间隙,连长屈海群接到命令:派小部队坚守高地,寸步不让,其他兵力转向别处,牵制敌人。

屈连长就把这一重任交给了英勇的杨春增三排。

东方刚刚泛起鱼肚白,敌人这时龟缩了回去。杨春增利用这个空当开始清点弹药数,他发现卫生员牟元礼救伤员、运弹药、与后方联络,都是一把好手。而这时我军后方运输补给线被炸毁,弹药一时半会运不上来。杨春增就让牟元礼把前方敌人溃退时丢弃的枪支弹药收集起来。牟元礼后来回忆说:

当时我去取弹药,战士们高兴地说:小牟升官了,后勤部长当得不错。我说:这都是杜鲁门,李承晚给咱们送来的,谢谢他们。大家伙都笑了起来。

然而欢快的气氛并没有持续多久,敌人又开始反扑了。一夜未合眼的三排战士们又不得不投入到战斗中。

敌人飞机大炮像不要钱似的,向高地袭来。一顿狂轰乱炸之后,乌泱泱的敌人端着枪冲了上来。

杨春增知道缴获敌人的弹药有限,而后方运输一时间跟不上来,就告诉大家要节约弹药,提高命中率,争取一枪干掉一个敌人。

战士们用步枪将远处的敌人一个个的“点名”,对近处敌人战士们就用冲锋枪扫射或者直接就送给敌人两颗手雷。

然而敌人实在太多,因为敌人知道高地如果夺不回来,对面的轿岩山主峰也就没了。但无论敌人怎样反扑,高地一直牢牢掌握在我军手中。战斗一直持续到中午。

中午时,敌人回去吃午餐了,高地的战士们也抓紧时间吃了点东西。杨春增迅速召开“诸葛亮会”,在会上战士们都异口同声地表示:为牺牲的战友报仇,人在阵地在。

但其实一波敌人退下山去,另一波已经吃完饭的敌人又冲了上来。战士们立刻扔掉食物,拿起了机枪。

天上有敌人的飞机大炮,山下有如潮水般进攻的敌人。杨春增身边的战友们一个接一个地倒下。不知不觉,战斗已经持续到了下午5点,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杨春曾这时发现身边只剩下卫生员牟元礼一个人了。

趁敌人吃晚饭的这段时间,杨春增和牟元礼两个人在这块孤立无援的高地上,也静静地吃起了晚饭。

虽然在年,志愿军的伙食得到了极大改善,不用再吃炒面而是开始吃压缩饼干了。并且我军空中力量也逐渐增强,但在空中占据主导权的依然是“联合国军”。

在敌人对我军后方狂轰乱炸下,高地无论是人员还是弹药,都补给不上来。

牟元礼记得当时吃饭时,杨排长告诉他,晚上敌人还会进攻,然后就从已经被敌人打得破烂不堪的衣服口袋中,掏出一块小红布,里面包裹的是他写给团党委的决心书,还有一本董存瑞连环画。

杨春增告诉牟元礼:要向董存瑞学习,为了保家卫国,头可断,血可流,但革命意志不可催。

然后杨排长抬起被炸弹炸伤的左腿,让牟元礼替他取出弹片。牟元礼看到杨春增的左腿已经被血染得几乎发黑了。

随后,杨春增又让牟元礼去检查一下“我军的力量”,这时阵地上只剩他们二人了,牟元礼明白了排长是要让他收缴敌人的武器和弹药。

牟元礼收集来多发子弹,8枚手榴弹,两挺机枪,一支冲锋枪以及4枚高级手雷。此时在弹药不足的高地上,二人做好了战斗准备。

突然间,山下又响起了炮火声,敌人又一次反扑了过来。10分钟后,黑压压的敌人如潮水般涌上半山腰。杨春增和牟元礼二人一起扫射,前面的敌人倒下了,可后面的敌人又扑了上来。

眼看着敌人就要来到阵地前了,杨春增把一颗手雷扔了过去。最前面的敌人倒下了一大片,侥幸躲过的敌人也浑身是伤地爬下山。

二人就是靠着这些,硬生生地坚守着阵地。没过多久,牟元礼缴获上来的弹药就全部被打光了,阵地上只剩下唯一一颗高级手雷。

眼看着就要守不住了,杨春增命令牟元礼:你赶快去后方取弹药,并设法与部队联络。

牟元礼犹豫不决,杨春增怒吼道:这是命令,快执行。并用枪托驱赶牟元礼。牟元礼没有办法,只能执行排长的命令。

这时敌人已经扑到眼前了,千钧一发之际,刚到高地北侧滑坡上的牟元礼,看到杨春增抱起最后一颗手雷,冲入到了敌阵。

紧接着,剧烈的爆炸声伴随着一阵硝烟,十几个敌人倒下了。而杨排长也在那一瞬间永远地消失了。

牟元礼自己当时都不知道哭没哭,他只知道必须要找到大部队,夺回高地,于是就滑下了山坡。

从8月5日到8月6日整整一天一夜的激战中,杨春增率领我军一个排的兵力,歼敌余人。虽最终因寡不敌众,高地失守。但成功牵制住了敌人的主力,使得金城东西两面敌人的防线彻底崩溃,最终高地被我军重新夺回。

年11月,杨春增被追记特等功,追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中国共产党模范党员”称号。年6月25日,朝鲜追授杨春增“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并追授金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

年,杨春增的故乡西八里庄,举行了一场盛大的纪念杨春增烈士的活动。年8月1日,乡亲们为杨春增烈士建立了烈士纪念塔,并于年八一建军节当日,重建纪念塔,新建烈士纪念馆。

现在,在纪念馆前那一座高高耸立的纪念碑,不但矗立在沙河人民心中,也矗立在全国人民心中。

抗美援朝期间,作家魏巍深入朝鲜战场,他的作品《谁是最可爱的人》家喻户晓。4年,京几高地唯一幸存者牟元礼在北京与魏巍见面。魏巍跟牟元礼说:

你当年那么小,就参加抗美援朝,还立了功,真是了不起!

然而当时在战场上都不记得自己流没流泪的牟元礼,此时潸然泪下地说:

杨排长他骗我,他让我下山去取弹药,我刚一转身,他就抱起手雷冲入了敌人群中。

牟元礼

后来有人给杨春增烈士写了这样一首诗:

英雄血战京几山震天撼地敌丧胆千古流芳中朝史热血豪气壮河山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heshizx.com/shxw/15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