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沙河新闻
沙河生活
沙河农业
沙河趣事
沙河发展
沙河美景

汉代时期龙纹玉壁鉴赏

北京治白癜风要花多少钱 http://pf.39.net/bdfyy/bdfjc/150526/4629682.html

先秦时,壁、琮、璋、璜等物被称为祭玉和瑞玉,用于祭祖和朝觐等礼仪。到汉代,祭玉和瑞玉的使用已渐趋衰落。不过璧在燎(烧柴祭天)和沉(沉璧祭川)这样的大祭祀中仍被使用,用于随葬的也不少,有的放在死者的胸部和背部,有的放在棺椁中间,还有的镶嵌在棺外作为装饰。

玉璧,是一种中央有穿孔的扁平状圆形玉器。穿孔称作“好”,边缘器体称作“肉”。《尔雅·释器》“肉倍好谓之壁,好倍肉谓之瑗,肉好若一谓之环”。一般把体形扁平、周边圆形、中央有孔且边大孔小的器物称为壁。考古发现,玉璧最早产生于距今约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一直到清朝,都有不同形制和纹饰的玉璧出现。玉璧的应用范围也极为广泛,既是权力等级的标志,也可用于佩戴,亦能作为随葬品,同时又是社会交往中的馈赠品或信物。

商周时期为玉璧的发展时期,为贵族专用礼器。这时期的玉璧尺寸小于新石器时代,均为圆形,壁面平滑,内外缘厚度相当,外缘边棱为圆角,两面对钻打的孔一般都很规整。商代玉璧多素面无纹;西周大壁无纹,小壁则有雕琢精美的纹饰,题材主要是龙、凤、鸟纹。常用一宽阴线与一细阴线相结合的手法刻出壁面纹饰,宽阴线斜挖成一面坡形状,纹饰弧线较多,线条自然流畅,动造型柔美,所用玉材多为新疆青、碧、白玉及南阳玉、岫岩玉。

汉代玉璧沿袭了战国的风格而又略有变化。玉质仍以白、青、碧玉为主,但壁的形体加大,有的直径达30直至50厘米以上。透雕的龙、凤、鸟纹较多。壁上的谷纹,蒲纹颗粒大而稀疏,起凸浅,谷粒上部浑圆。玉璧边缘加宽,立缘剖面呈方形,明显不同于战国时的三角形立缘。同时组合纹饰更为流行,有的还饰以吉祥文字。到了东汉,壁体加厚,外缘立面略有弧度,但数量渐少。

民间收藏家庞帆顺先生收藏的这件汉代时期龙纹玉壁,色泽庄重,局部有黑色及褐色沁斑,质地坚密。龙体生动,给人以律动感。通体镂雕。两面纹饰相同,玉质光洁温润,纹样琢磨洒脱,神韵非凡,巧夺天工,为典型的战汉时期“游丝毛雕”工艺。经实力派文物艺术品鉴定评估师周建吾老师鉴定为到代真品,具有极高的文化研究及收藏价值。

周建吾,黑龙江五常市沙河镇人。年出生,先后荣获美国认证协会颁发的国际注册艺术品鉴定师、国际注册艺术品文物鉴定评估师,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人才流动中心、国家人才网颁发的人才素质测评证书。周建吾先生从事古代艺术品收藏、考察与研究逾30余年。被文物艺术品收藏界喻为“有眼力的实战派”。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heshizx.com/shsh/1589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