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宁镇扬一体化、同城化发展战略的实施以及仪征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为进一步科学衔接上位规划,积极接受南京都市圈中心城市辐射,成为宁镇扬同城化核心层的重要节点城市,经省政府批准,我市开展了《仪征市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年4月21日,总体规划纲要通过了省住建厅组织的专家论证,年4月《仪征市城市总体规划(-)(草案)》通过省住建厅组织的专家预审。经多次修改完善,现已形成规划草案。 为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建立公众参与机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有关规定,城市总体规划报送审批前应进行公示,充分征求社会公众意见,修改完善后报上级部门审批。现对《仪征市城市总体规划(-)(草案)》进行公示,特公告如下: 一、公示时间:.6.26-.7.25 二、公示地点: 1、仪征市城市展览馆, 2、政府网站 “中国仪征”网站: 三、公众参与意见收集途径 1、联系-、 2、电子邮箱:
qq. 3、传真- 4、邮寄 5、相关说明:电子邮箱、传真及信件请注明“总规意见”。为便于更好地沟通和完善规划,请在提出意见或建议时,署真实姓名和联系电话,以单位名义反映情况的,应加盖单位公章。热忱期待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提出您的宝贵意见和建议。《仪征市城市总体规划(-)(草案)》主要内容
一、总则 1.指导思想 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深刻领会江苏省城市工作会议要求,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顺应城市发展规律和经济发展新常态时代背景,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以宁镇扬同城化发展为契机,立足仪征实际,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仪征。 2.规划范围 (1)规划区 仪征市域,总面积.19平方公里(含长江水域面积21.34平方公里)。 (2)中心城区 北至宁启铁路,南至长江,西至仪征市界,东至龙河—仪征市界,总面积约.4平方公里。 (3)旧城区 北至沿山河路,南至仪扬河—沿江高等级公路,东至石桥河,西至金斗河—扬子公园—西园路,总面积约8.9平方公里。 3.规划期限 近期:年。 远期:年。 二、发展目标 1.城市性质 长三角北翼先进制造业基地,南京都市圈滨江生态宜居城市。 2.总体目标 坚持“产业转型发展、城乡统筹发展、社会和谐发展、环境绿色发展”思路,以“苏中领先、沿江争先”为总体要求,将仪征建成人民生活幸福、社会和谐稳定、经济充满活力、城乡协调发展、文化特色鲜明、生态环境优美、民主法制健全的生态宜居之城。 至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至年,基本实现现代化。 3.人口与城镇化 (1)市域总人口 近期()63万人,远期()74万人。 (2)城镇化水平 近期()63.5%,远期()79.7%。 4.城市规模 规划至年,城市人口46万人(其中仪征化纤3万人),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55.18平方公里以内(其中仪征化纤8.11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扣除仪征化纤)控制在平方米以内。 三、市域空间组织 1.市域片区划分 基本以宁启铁路为界,将市域划分为南、北两个片区。南部片区为沿江城镇集聚片区,是市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综合型公共服务中心。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北部片区为农业、生态开敞片区,主要承担农业生产、生态保育功能,重点发展现代农业、休闲旅游。 2.城乡空间聚落体系 构建“中心城区—重点镇—一般镇—村庄”四级城乡空间聚落体系 (1)中心城区 包括真州镇、十二圩办事处、新城镇、青山镇。 职能:仪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和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先进制造业,提升城市综合品质,强化区域服务职能建设,提高城市能级。 (2)重点镇
大仪镇: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综合实力强、功能配套齐全的综合型城镇,商贸物流特色镇。 月塘镇:建设成为生态资源丰富、环境优美宜人的生态旅游型特色镇。 新集镇:依托城市近郊区位打造工贸型城镇、医养旅游特色镇。 (3)一般镇 马集镇:发展都市农业和物流产业,打造仪征市区北郊生态宜居型城镇。 刘集镇:发展具有休闲旅游功能的生态悠闲旅游特色镇。 陈集镇:发展现代农业和物流产业,建设生态宜居型城镇。 铜山办事处:依托枣林湾旅游度假区建设健身休闲特色镇。 (4)村庄 将现状自然村按照重点村、特色村和一般村进行分类发展引导,合理配置公共服务设施,引导乡村人口集聚,优化镇村布局,强调设施配套的便民性、经济性、适用性,形成节约用地、节约能源、集约建设的乡村建设模式。 四、中心城区空间布局结构 1.布局结构 规划形成“一心四区,一环一带两楔”空间布局结构。 “一心四区”:“一心”指由老城区商业中心、滨江特色商业中心和滨江新城公共服务中心共同组成的城市中心;“四区”分别指老城区和滨江新城组成的生活片区、西部化工产业园、北部汽车产业园和东部经济开发区。 “一环一带两楔”:“一环”指由滨水沿路绿带构成的介于生活片区和工业片区之间的生态绿环;“一带”指滨江城市绿带;“两楔”指由北向南渗入长江的生态绿楔,西部生态绿楔依托胥浦河和西侧生态绿心形成生态绿楔,东部生态绿楔依托仪扬河、沙河、盐河及两侧绿带形成。 2.分区建设引导 (1)老城区(以仪城河为界,含城北和城南两大分区) 范围:万年大道以东、石桥河—仪扬河以西、G以南、长江以北地区。 主导功能:主要是现状建成区,以商业、行政办公、教育、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功能为主,历史文化资源集聚在此区,是城市的商业、文化中心。 (2)滨江新城(以仪扬河为界,含新北和新南两大分区) 范围:石桥河—仪扬河以东、天宁大道以西、G以南、长江以北地区。 主导功能:城市未来居住和公共服务拓展区,新建部分市级大型公共设施,是展示现代化滨江城市风貌的综合性功能片区。 (3)仪化生活区
范围:万年大道以西、浦峰路—胥浦河以东、G以南、长江以北地区。 主导功能:以仪征化纤生活区为主,主要是为仪征化纤和扬州化学工业园提供居住和公共服务配套的片区。
(4)汽车工业园 范围:G以北天宁大道两侧,北至宁启铁路,西至万年大道北延,东至龙河。 主导功能:以上汽大众第五工厂为核心,是以整车生产和汽车零部件制造为主导功能的工业片区。重点延伸汽车产业上下游产业链,从制造向研发转型升级,带动汽车销售、物流、金融服务乃至工业旅游等产业发展。 (5)化学工业园(含仪征化纤) 范围:胥浦河以西,G以南、长江以北地区,包括扬州化学工业园和仪征化纤。 主导功能:以化学品制造和石化物流为主导功能的工业片区。应加强与周边居住生活区的生态隔离,提高化工产业和环境准入门槛,严格控制危险品存储和使用,是城市安全的重点控制区。 (6)经济开发区 范围:天宁大道以东、长江以北、闽泰大道与沿江高等级公路两侧。 主导功能:积极谋划船舶制造业转型升级,未来以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是城市新兴产业的主要承载空间。 3.绿地系统结构 规划“双环绕城、四脉通江、多轴渗绿、群星闪耀”的绿地系统结构。 “双环绕城”指沿胥浦河、仪城河、仪扬河、沿山河、石桥河、宁通路、沿江公路和天宁大道构成的绿带。“四脉通江”为沿胥浦河、仪扬河、红旗河、盐沙河构成的沿河绿廊。“多轴渗绿”指沿城市干路形成的多条沿路绿带。“群星闪耀”指扬子公园、鼓楼公园、东园、白沙公园等多个城市公园和龙山森林公园等郊野公园。 五、中心城区道路交通 1.主干路 主干路分为结构性主干路和一般性主干路。规划中心城区形成“井字型”结构性主干路网,总长度约66.3公里。包括横向的宁通路、沿江路,纵向的天宁大道、仪宁路;规划形成“方格网状”一般性主干路系统,总长度约.6公里。中心城区主干路包括“九横十五纵”。即横向的站前路、联众路、荣威大道、康大路、新农路—真州路—长江路、解放路、龙仪路、前进路、国民路;纵向的长山路、青林路、管道路、滨江路、蒲峰路—油港路、胥浦河西路、万年路、大庆路、工农路、东园路、建安路、闽泰大道、科研二路、科研五路—苏港大道、省道。 2.次干路 构建适应“公交优先”需求、与主干路间隔设置,提供集散与分流服务的次干路系统,总长度约.2公里。规划次干路主要包括:江城路、西园路、浦东路、万年中路、石碑路、白沙路、沿山河路、镜湖路、扬子路、宝船路、红旗路、景怡路、锦华路、仪圩曹路、新桥路、康明路、中江路、屹丰大道、天达路、大连路、甘草路、中兴路等。 3.支路 构建高密度、小尺度、分区差别化的支路网络,中心城区整体支路网密度应达到3.0~4.0公里/平方公里。 六、城市特色 总体形成“三核镶嵌、四水联城、多区辉映”的城市空间特色。 三核镶嵌:以三个生态核心构建中心城区重要生态绿肺。 四水联城:以长江、仪扬河、胥浦河、石桥河等重要水系生态资源为廊道,缝合新旧两城、联系产居两区,将沿江生态景观融入到城市内部,形成水脉联城的城市空间景观特色。 多区辉映:老城区、新城区、产业区三区联动,老城区延续历史文脉,新城区打造活力中心,产业区展现经济腾飞,打造多彩的现代滨江城市特色. 七、近期建设 1.近期建设期限 至年。 2.近期建设目标 主导产业集聚不断加速;民生保障工程逐步完善;滨江特色风貌逐渐凸显;土地利用效率显著提升;滨江新城建设初具规模。 3.近期建设重点 重点发展地区是指近期内能够显著促进产业发展、完善城市功能、优化空间结构的地区,规划确定仪征近期重点发展地区有:汽车工业园、滨江新城。
中心城区用地规划图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