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王红霞
有这样一个人,他居住在村里却鲜少回家;也是这样一个人,打造了沙河站镇第一个甜玉米产业园。他住在地里、吃在地里,被群众亲切地称为“长”在田地里的人。
这个“长”在地里的人,就是沙河站镇张庄村支部书记张继峰。他年入党,年到年在部队服役,虽然脱下了军装,但他退役不褪色,积极参与村内事务,为村庄发展献计献策。年年底,他被张庄村村民高票选为村支部书记,带领村民走上了发展现代农业之路。张庄村甜玉米产业园就是在他的带领下发展起来的。
站在张庄村甜玉米种植园里,一望无际的甜玉米苍翠欲滴,一片生机盎然。相较于现如今的生机勃勃,两年前,张庄村却是另外一番景象。
时间回到年年底,张继峰接任张庄村村支部书记之初,张庄村村集体经济薄弱,甚至还存在历史欠账,村庄发展后劲不足,村民增收慢等问题突出。而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该镇各村争相发展特色产业,有的村甚至已经打出了特色果蔬品牌,面对发展差距,张继峰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经常穿梭在村内村外,思考着经济发展的出路,一次在查看村内环境的路上,一个吃着热腾腾甜玉米的孩子给了他启发,看着孩子吃得香甜,他激动地一拍大腿,咱也可以种植甜玉米啊。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张继峰在发展最初,也想模仿兄弟村的成功案例,建立村民合作社,让村民以地入股,可谁料这种方式在张庄村遇到了水土不服,原因是村民收入单一、抗风险能力差,村民大多拒绝了这一提议。别人的路走不通,只能走自己的路了。于是张继峰想到了村集体承包村民流转土地,发展现代农业的点子。
在张继峰的提议下,村里召开了村民代表大会,制定了“村集体经营村内流转土地,采用现代化管理模式,种植经济作物”的发展思路,张庄村正式走上了种植甜玉米的路子。
一变思路天地宽。年春季,张庄村村集体流转了村内土地亩,每亩地给村民0元流转费,种植经济作物甜玉米,采用一年三熟高效栽培模式,春天、夏天、秋天种植两季甜玉米,秋玉米收获后,冬天种植菠菜。这种轮种的方式不仅有利于均衡利用土壤养分和防治病、虫、草害,有效调节土壤肥力,而且还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年年底,张庄村村集体增收5万元,村民人均增收0元,带动了村内余人就业。
除了轮种的栽培模式,张继峰还主张采用先进的灌溉技术,成为该村甜玉米种植成功的重要环节。种植甜玉米之初,他就制定了走现代化特色种植的思路,改变传统的粗放型灌溉方式,采用肥水一体化的节肥省水滴灌灌溉技术。通过购买闸道、管子等材料,聘请了专业的工人安装。滴灌的灌溉方式优势明显,可以随时控制水量,也可避免每年春季供水高峰时节供水不足的难题。
“村民以前浇地是大水漫灌,不仅浪费水资源,而且容易使土壤盐碱化,降低粮食产量与质量。”张继峰给大家介绍说。使用滴灌既可以实现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节省劳力投入,降低生产成本;又能减少水肥流失,优化土层内根系生长环境,土壤结构能起到保持作用,实现农业的高产、高效与优质。
在农产品销售上,张继峰力排众议,采用了“公司+基地”的发展模式,公司根据销量预定甜玉米、菠菜等数量,村集体根据市场需求调节种植面积的订单式种植模式。由于张庄村采用先进栽培技术,利用独特的种植环境,保证了生产基地符合无公害生产标准,使该村种植的甜玉米、菠菜在市场上供不应求。下一步,张继峰计划带领张庄村加大种植规模,增加种植经济作物种类,实现全村土地集约化经营。在产业融合发展方面,该村计划建设集种植、销售、休闲观光等于一体的现代化种植园区,让“农业+”发展的内涵更为广阔。
绿油油的玉米田里,年第二季甜玉米苗长势良好,加上科学的管理方法,预计今年的收益会是去年的两倍。
“下一步,我们计划发展农业观光旅游、亲子体验游和基地采摘,惠及更多的农民。”张继峰对该村集体经济发展带动农户增收的未来充满信心,“集体经营流转土地,产生了效益也是大家伙的,群众参与积极性很高,我们不愁用工”谈到用工问题时,他自豪地说。
“以前没有流转土地时,年头忙到年尾,地里也收不了几个钱,现在把土地流转给了村集体,还能去基地打工,村集体挣了钱还是大家伙受益,现在日子越过越好了。”面对来访者,刚从甜玉米园区里务工结束的村民张大哥深有感触地说。张大哥家之前一直种植夏小麦、秋玉米,年将土地流转给了集体,当年年收入就增加了元。
据了解,张继峰带领村集体发展甜玉米种植得到了群众的高度认可,群众参与度很高,只要基地有活,群众都放下手里的活儿踊跃参加,村内凝聚力、向心力大大增强。
甜玉米的种植既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又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据统计,截至目前,该村甜玉米种植已带动了张庄村全村48户村民受益,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在村集体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村民通过勤劳的双手,扮靓了新生活。
下一步,张继峰打算把这种绿色发展的理念贯穿到村内发展的各个领域,践行生态发展、绿色发展理念,加快建设高效现代农业,带动村内各项工作体质增效,建设成更加美丽宜居的新张村。
联系我们: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