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因为儒家道德学说从礼制上维护封建国家制度,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于是,以礼器、佩饰为主的儒家玉器体系应运而生。而当时国势强盛,中原同西域的交通来往方便,特别是张骞出使西域以后,新疆和田玉材源源进入中原,汉代玉器便在继承前朝琢玉精华的基础上把中国古代玉器推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高峰,并由此确立了博大精深的中国古代玉文化的基本格局。
螭龙纹,最初在战国时期开始出现,两汉至魏晋大为流行。到了唐宋之间较为少见,元明清三代又复流行。常说,战螭如龙,汉螭如虎。琢玉成螭,或以镂空平雕螭纹、螭凤组合纹为玉作主题,在战汉时期非常多见。而战国时期的螭纹与汉以后的螭纹并不是一个概念,战国螭纹造型与战汉龙纹更为接近,尤其是头部造型,几乎没有差别。而与汉螭却大。此为战国螭纹合璧
斧钺是古代用于作战的兵器,也作为军权与国家统治的象征,在汉代时期,斧钺是重要的礼器,只有皇族和官员才能使用,当时皇族出巡时,仪仗队马车会立斧钺,以象征帝王的权威。
中国人偏好祥瑞文化,玉雕讲究工必有意,意必吉祥。时间长了,这“兽”谐音“寿”,这“斧”谐音“府”,于是斧钺类的玉雕饰品就有了“府上有龙”“府上有兽”等寓意,让杀伐千年的武器变成了祝寿文雅的礼物。
民间收藏家庞帆顺先生收藏的这件螭龙纹玉斧,高约8厘米,宽4厘米,材质为新疆和田玉,玉质温润坚密;沁色自然,雕琢精美,玉斧顶端圆雕螭龙,经实力派文物艺术品鉴定评估师周建吾老师鉴定为战汉时期高等级贵族礼器,是军事权力的象征;纹饰精美,通体镂雕神韵盎然,具有极高的文物鉴赏及收藏价值。
周建吾,黑龙江五常市沙河镇人。年出生,先后荣获美国认证协会颁发的国际注册艺术品鉴定师、国际注册艺术品文物鉴定评估师,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人才流动中心、国家人才网颁发的人才素质测评证书。周建吾先生从事古代艺术品收藏、考察与研究逾30余年。被文物艺术品收藏界喻为“有眼力的实战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