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沙河新闻
沙河生活
沙河农业
沙河趣事
沙河发展
沙河美景

田字格的中心,龙椅状风水宝地杂谈贵阳城市

说贵阳,居然扯上了田字格,真的扯?其实不扯,贵州的版图近似方圆形的一块饼子,省会贵阳基本上在正中心,贵州的4条铁路主干线,形成一个田字。你看呛(像)不呛?

省会或者首府在中心的省区,全国好像只有贵州。另外,省的名称,是从省城抢来的,也只有贵州。因为贵州明朝才独立建省的,贵州这个名字原本就是贵阳。省把名字抢去了,省城只得另外取名字,就按风水取,位于贵山的南面,“山南水北为阳”,就叫贵阳。

贵阳这个城,建于元朝初期。选择这里,古人是看风水,现在讲科学。风水也是有道理的,依山傍水,面南背北,这八个字是建城和建房的基本原则,依山,就是有靠山,有屏障,安全,也有木材可用;傍水,取水方便,还有舟船运输之利。贵阳老城区,就占据了这两点——北面和西面、东面都是群山,南面是河流,就像一张龙椅朝着宽广的南方。所以说,贵阳是个风水宝地。

从地理学上讲,贵阳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温差不超过摄氏40度,山水秀丽,是中国气候条件最好、最宜居的大城市!

贵阳城的山们

先讲山,贵阳号称第二山城,仅次于重庆。不过,山要小得多,老城的北面、东面和西面都是群山,因为方便攀爬,不少成了登高观光的好去处。北面的黔灵山还成了最大的公园,其实黔灵山包括几座山,有白象山、八鸽岩、大罗岭、象王山、七冲岭、檀山、杖钵山。其中大罗岭海拔高米,是园内及贵阳中心区西北第一高峰,位于黔灵湖风雨亭旁边,白象山靠着八鸽岩路,形状像一座大象,故名。象王岭,就是瞰筑亭所在的山,也像一个大象。八鸽岩,在公园东门口。背后,就是关刀岩,又名贵山、贵人峰,就是让贵阳得名之山。另一种说法,贵山位于茶店附近。

70年代的黔灵湖

西面,头桥西南面,是华家山,华家山南面,是金鼎山,现在俗称金顶山,已经基本推平,西面是仅次于黔灵山高度的云贵山。紧挨着的花香村,浣纱路刨开的一座山,叫狮子山,也是因为形状得名。狮子山南侧的空旷地,在明期,贵州总兵傅有德曾在山上建台阅兵,后来成为是贵阳八景之一“狮峰将台。”

清末的狮峰将台。

东面的名山最多,因为不太高,距离城区近,是文人雅士最喜欢的去处,最显眼的一座,就是东山,雅名为栖霞岭,这里也是贵阳八景之一“栖霞上月。”东山北面较小的山,叫扶风山,名字就很古雅,下面是著名的阳明祠。可是,老百姓却不管这些,看着这座山像一颗螺蛳,就把它叫做螺蛳山(螺丝山),把它活生生拉下来接地气。再往北,是照壁山,又名相宝山。

空中鸟瞰东山

清末的扶风山。

贵阳南面的山少,只有一座出名,南岳山,就是南岳路背后,省军区和嘉润路(现属于花冠路)之间的山脉。这座山北端的小山上,明朝修建了南岳道观,到民国时期,被军队占用,道观毁坏严重,最终全部拆除。另外一座山,叫凤凰山,不是公墓哈!太慈桥有两个地名,凤凰路、凤凰村,老名字叫凤凰哨。名字就来源于旁边的山脉,这座山紧挨着原来的贵阳电厂,只不过,现在的贵阳人,大都忘记了。

民国初期的南岳寿山

城里面小山包不少,因为比较低缓,大都叫坡,比如莲花坡、营盘坡、猫猫坡、大营坡。河滨公园也是个坡,建成公园前叫驿马坡,意思是古代驿站传递官方信函的差人,到贵阳进城前,把马放到这个山坡上休息吃草。老城西南面,原贵州台背后、市四医背后和新体育场旁边,还有火车站一侧,各有一座小山,只有第一座有名字,叫青云山,其它三座没有名字,但是,这四座山,配上不远处的南明河,过去是城乡结合部,贵阳话讲是“有山有水有河流”,是附近50后、60后和70后,现在的中老年人快乐的童年游戏场。

现在的青云山

城里最著名的山包,是省委北面的观风台(观风山),这里也是贵阳八景之一“风台踏草。”说明这里过去可以看见城里和远处的风光,现在看不到了,被山上树木参天,挡得一干二净。

贵阳的河流,可不少

说起贵阳的河,基本上统归南明河水系。城里面除了南明河干流,还有最大的支流市西河、贯穿全城的贯城河和小车河。南明河从南面的花溪过来,到了城里,宛转几道,再次向北而去,她宛转的这几道,就是南明区的核心区,因为她的陪伴,居住条件远比云岩区强。

南明河在城里抱了一个圈,将老贵阳一中抱在怀里。

过去,我认为南明河的名字,来源于清初曾经在贵阳建皇宫的南明政权,后来,我才听说,南明河原名叫南门河,就是大南门外的河。后来为了雅致一些,才用谐音改为南明河,就像甘荫塘,原名叫干堰塘一样。为此,我很失落。

说南明河是贵阳人的母亲河,更确切一些,贯城河才是!因为,在新中国成立以前,贵阳城基本在九门之内,遵义路还没有,甲秀楼在城外。

在漫长的历史时期,贵阳城可没有自来水,市民饮水主要靠井水,甚至到河里挑水喝。洗衣服,是直接到边,蘸一遍水,用木棒捶几下。幸好老贵阳人没有上马桶刷马桶的习惯,不然就膈应了。

南明河的上游有两条,一条发源于二戈寨,就叫小河,小河这个地名就是这样来的,小河经过四方河,汇入主源,主源叫花溪河。花溪河发源于平坝县一处高台上,一路汇集了几条溪流而来。

南明河最大的支流市西河,上游叫大罗溪,发源于都拉营一的一座小山,往南经过小关,从黔灵山间穿过,在二桥转弯向东(所以叫转弯塘),进入城区。在城区段,清末民初建了不少水车碾坊,老百姓就把河称为水磨河。其实,市西河还有一条小溪支流,从三桥下五里过来,后来因为城市拓展,小溪被填埋了。

80年代的市西河与三元宫

贯城河入南明河口。

同样被填埋的,还有一条几乎被贵阳人遗忘的小溪——富水。就是富水路名称的来源。富水发源于龙家寨南面的八里屯山上,一路往北进城,经过虹桥,从南浦路汇入南明河。新中国成立后,这一线陆续建了不少房屋,富水被盖住转入地下,成为排污沟。富水,多么好听的名字,结局如此悲催!

和富水方向相反,贯城河发源于城北高地,茶店附近。在贵阳城市长高和密集后,贯城河也成了排污大沟。20年前,大部分也被覆盖,只有过桥位置有部分可见,比如沙河桥、化龙桥、六洞桥等处。

小车河,是贵阳人喜欢的去处,因为它的旁边,是地下公园(南郊公园),沿河上溯至水盈处,还通往阿哈水库。更独特的,是小车河旁边有不少暗河,让小车河河水很凉,三伏天都会把人冻得发抖,是冬泳爱好者最喜欢的地方。现在改造建成了小车河湿地公园,环境好得太多了。

50年代的小车河与太子桥。

小车河,风光最为幽静。

游山玩水最好的地方,还是花溪公园,花溪河萦绕,一个个小山峦散布其间,就像棋盘一样,称为高原明珠。

花溪河、市西河和小车河的上游,在上世纪50年代,都建得有水库,分别是花溪水库、黔灵湖和阿哈湖,建好以后,贵阳人第一次可以游览湖光山色。

阿哈湖

南明河里,鱼儿还不少。过去经常有打鱼子,就是划着小舟,带着一群鱼鹰(水老鸹)捉鱼的人。钓鱼的更多,蛆虫刷白条、蛐蟮钓鲫壳魚,嫩包谷逮大草鱼,油枯养窝子。

50年代,在南明河捕鱼的打鱼子们。

五六月间涨大水时,搬罾的就来了,收获除了鲤鱼、鲢鱼,还有黄辣丁。一般市民就拿着网兜漉魚。

这里讲个故事——年6月的一天凌晨,作为漉鱼爱好者的我父母俩,在河边有了奇遇——地点在五眼桥附近河边。河里在涨端午水,两人拿着网兜在河水里打捞,我母亲偶然发现,一个“黑色塑料袋”在往上游走,身为老手,我妈感觉不对,用网兜去压了一下,哟!会动!心马上砰砰直跳,再一试,身子出来了!是娃娃鱼!

在我爸的协助下,两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它捞了起来——足有半米多长。这时,天还没有完全亮,两个60多岁的老人挑着娃娃鱼,深一脚浅一脚地跑回家。用秤一称:17斤!我嫂子听见客厅里激动的声响,起床来看,马上联系餐馆,最后卖了块钱!

80年代,河滨公园段游泳的市民们。

在那个年代,夏天到河里游泳,是贵阳年轻人一大乐事。因为缺乏洗澡的条件,还有人带着香皂肥皂到河里洗澡,所以大家都不说去游泳,喊叫“克河头洗澡克!”南明河游泳最好的地方有两个,一个是河滨公园一侧,一个是甲秀楼一带,因为这里河床宽阔,河水平缓。城区河段最窄处,位于湘雅村到解放桥段,叫做窄口滩。

年夏,贵阳老字号德昌祥杨家一家在河滨公园泛舟。

这里就是窄口滩

70年代初以前,南明河和市西河的水还十分清澈,此后,由于工厂排污加重,河水变得浑浊,最有特点的,是南明河,表面上看是清亮的,但只要下河把河底搅一搅,浓重的粉煤灰就冒了出来,一会儿,就让孩子们的全身披满黑毛!粉煤灰从哪里来?上游的贵阳电厂排放的。

到80年代以后,因为污水量增加,南明河水系变得污浊不堪。年,政府开始全面清淤,并在河两岸修建了截污沟,让污水不在排放到城区河道。河水恢复了清澈,但遗憾的是,因为截污沟形成了高台河岸,城区内,再没有逐渐过渡的自然河岸,你只要敢下河,就找不到地方上岸,从此,南明河和市民有了隔阂——只能站在岸边远观,不能亲近,这是城市发展的代价。

贵阳盆地,石灰石和溶洞多

虽然地处高原山地,但是贵阳这块地还算比较平坦,是一个南北向的槽状洼地,从地理上讲,称为“贵阳盆地”,像一个狭长的鱼盘。老城区就在盆地北端,中部是小河、二戈寨,南部是花溪和惠水县。

卫星遥感图上,狭长的贵阳盆地一目了然。

从地质学上看,贵阳盆地,是一个狭长的向斜,所谓向斜,就是所有地层像书页一样向上弯曲,形成一个凹坑。中间露出来的,主要是二叠纪、三叠纪的石灰岩,中心是侏罗纪的红色砂泥岩,没错!就是恐龙时代形成的石头!其中,露得最多的,是三叠纪的石头,特征很明显,层状,像一本书,石板哨、镇山村的老民居,就是用这种石板砌的,天然的砖头和瓦片!哪里有侏罗纪的红色石头呢?小河南面,王武一带就多,风化成的土壤也是这种颜色,属于肥土!自带钾肥,甚至磷肥!

惠水的红石滩,就是侏罗纪的红色砂岩。

不过这种红石头和红土最多的,是惠水,只要稍微留心,你就会发现,惠水的山没有喀斯特峰林峰丛的样子,都是缓坡都是红土,这么多的肥土,让惠水成为了农业大县。

惠水到处是宽阔肥厚的土地,不见石灰石。

所以,从地质地理上说。惠水和贵阳,一南一北,盆地双侠,不可分开,连惠水的电力都属于贵阳供电局输送,去年,惠水纳入了贵阳都市圈,最终,惠水将归属贵阳。

喀斯特地貌,又叫岩溶地貌,内因是地上全是石灰石,外因是亚热带湿润气候,这两样贵州全占了,成为全球最大的喀斯特地貌发育地区。贵阳也是这样,南郊公园有白龙洞,油榨街有观音洞,东山背后有仙人洞,龙洞堡有见龙洞......地下的溶洞暗河更多。据说清末明初有一次,几个好探险的贵阳人带够干粮、水和引火照明物品,从纪念塔旁的石岭街一个溶洞进去,一个多星期后才从10公里外出来,出洞一看,到了摆郎。

石灰石风化后留下的土壤很少,也很瘦,但是,只要雨水多,阳光足,植物总能丰茂起来,不让人失望。黔灵山、花溪公园,茂密的山峦上,你看看地下,都是石灰石,如果人不爱惜,去砍了,树木赶不上砍的速度,就全光了,石漠化,成了石头的荒漠。这种景象,在晴隆县还能看到。

石灰石,常用的建筑材料。

石灰石多,带给我们有两个好处,一个是建筑材料,除了直接建房下基脚和打成砂子做混凝土外,石灰石可以煅烧成生石灰,过去用来刷白墙,还可以和石英砂一起煅烧,制成水泥。

方解石

石灰石还有结晶体,半透明的平行四边形,正名为方解石,我们叫做马牙石,或者星宿石、亮米石。这是建筑装饰的好材料,八九十年代很时兴,做楼房外墙的水洗石墙面,做高档的水磨石地板。

大家看看,这是哪里?

扯了这么多,总结一下:贵州,向来人称“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所以“人无三分银”。讲的就是贵州全部是山地,是全国唯一一个没有平原的省份。交通十分艰难,土地少,还贫瘠,农业不发达。那时候,贵阳很没有存在感,问贵州的省会,外省人多以为是遵义,还有人把贵阳市称作贵州市。不过,现在贵州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公路、铁路四通八达,我们凭借着凉爽的气候、优越的人文风情和自然风光,还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有了后发赶超的大好机会,处在中心的省会贵阳,正在成为神仙居住的地方。

老聂讲故事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heshizx.com/shny/1322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