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长寿城乡风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百姓出行方式,也是不断变化,今天,小编带大家,重温那些记忆里的出行画面
轮渡
对于轮渡,不知伙伴们是否有印象?以前,坐客车从长寿到重庆,一趟要大半天,不仅路途远,翻张关铁山,脑壳都要转晕,好多人提起坐车上重庆就头疼。
于是,大家喜欢坐夜航,晚上10点出发,凌晨4点就到,要办事也很方便的。后来有了水上飞船,50元钱一个人,坐在上面感觉像在飞。以前,没有长寿长江大桥的时候,到江南去放风筝、踩沙滩,都是到河街坐轮渡船。直到年4月28日,渝长高速全线通车。到重庆一天可以来回。长江上的轮船、飞船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野。长寿水资源丰富,一江两湖三河十三溪,因此,船运、水运自古繁华。
(龙舌梁货运码头—空中索道)(长寿港客运码头(年摄))因为水的阻隔,不能通公路,车渡、过河船很是普遍,到现在还保留着不少。
(石兴公路石塔坡车渡)(扇沱车渡)
(邻封渡口—新制的铁皮渡船)
(乐温车渡)而长寿湖、大洪湖上的游船越来越多。
缆车
缆车曾是长寿城内与河街之间的主要交通工具,距今已有54年历史了。由中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设计,主体为“8字交叉”轨道,长米,垂直高度米。现为国内轨道最长、坡度最陡、运行最久的缆车。
长寿缆车承载着一代又一代,长寿人的美好记忆
乘坐缆车,长江两岸的秀美风光,定慧寺的流风余韵,三倒拐的古风遗貌,尽收眼底
公路
(九十年代骑鞍大道)改革开放初期的长寿,只有长渝、长洪、长涪三条主干通道和云狮路、葛双路、渡太路等支线公路,均为泥结碎石路面。
年至年,渝长、长涪、长万高速公路相继建成通车,长寿融入重庆1小时经济圈,年渝长复线开工建设。
(渝长高速扩能项目开工建设)
截至目前,全区公路总里程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条82公里,国道3条公里,省道6条公里,县道公里,乡道公里,村道公里。
全区19个街镇个行政村全部实现了通达、通畅“四百”目标。
客车和出租车
上世纪80年代末,长寿只有城区到重庆、城区到街镇、城区到其他区县的大客车。年6月,长寿发展了第一批出租车,包括长安奥托轿车和长安面包车。
年11月14日,长寿区公交车正式投入运营。
截至目前,我区已开行公交线路12条,具有公交车辆台,公交线路辐射长寿城区条主次干道,出租车台,营运客车台,营运货车2万余台。
铁路
年1月26日,长寿火车站首趟货运列车开通,长寿结束了不通火车的历史,同年11月1日,渝怀铁路首趟客运列车开通
年12月,渝利铁路通车,长寿至重庆车程缩短至半小时以内,长寿进入“高铁时代”
年8月3日,重庆主城至长寿开通点对点通勤列车,长寿融入“同城生活”圈
年11月28日,渝万高铁通车。长寿湖设站,小伙伴们坐火车直达长寿湖
桥
(年河街大桥)
(年河街大桥)
(位于桃花溪口与长江交汇处的长寿大桥(年摄)
一座桥天堑变通途,一座桥改变一座城,年3月,长寿长江大桥建成通车,江南江北畅通无阻隔。
目前,长寿长江二桥正在建设当中,长江三桥已纳入规划。
伙伴们还记得,当年背着小书包走过的桥吗?在我大长寿。还有许多不起眼的老桥,虽然早已不再车水马龙,但是斑驳的桥身一直连接着家
(但渡三百墩)
(渡舟桥)
(龙溪大桥老桥爆破)
(邵家桥)
(沙河桥)
(龙潭寺单孔石拱桥八颗高新村原龙胜8组)
现在的桥,美观又实用,更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满满的都是回忆,更是见证着我大长寿40年的变化,见证着我大长寿40年的发展,祝福我大长寿的明天,一定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