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沙河新闻
沙河生活
沙河农业
沙河趣事
沙河发展
沙河美景

乡音故乡的沙河,故乡美丽的春色

北京中科刘云涛 http://m.39.net/pf/a_4343550.html

最恋故乡春归处

记忆中的故乡总和故乡的沙河连在一起,而记忆深处,便是故乡美丽的春色。我没有丰富的词汇来描写故乡的春天,但那迷人的景色却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脑海里。

门前的河堤:坡上,坡下,行人,自行车,马车都能在河堤弯弯曲曲的道路上经过。记得小时候翻看姐姐的地理课本,看到日本的高速公路,总觉得我们的河堤旁的道路像是没有铺上柏油的高速路。河堤上长满了柳树,二月的春风像年轻母亲的手掌,它抚摸着柳树,柳树发芽了:它抚摸了村前的杨树,杨树便长满了“洋洋狗”。鹅黄柳绿,嫩芽出生,小伙伴们折下柳枝,拧成柳笛。柳笛声声,便吹响了走进春天的欢快动听的序曲。

记忆中,故乡的春天是从故乡的清明节开始的。清明节前后,人们便涌向田间,在麦田里撒肥,浇地。这时的麦苗撒着欢儿的生长。不几日,一望无际的原野便被一层绿油油的地毯铺开来,掩盖住。绿色统治了故乡的原野,也给麦田的守望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小伙伴们,拿起竹篮,背起筐子。来到河边的树林里,这里有丛生的柳条,红色的荆条也开始泛绿。我们撸下嫩嫩的柳叶,拿回家去,让母亲汆烫一下。这烫熟的柳叶拌上玉米面,成了春天里我们度过青黄不接的日子里用来充饥的干粮。

几日过后,柳条上趴着无以数计的小昆虫,我们叫它“老道”,我至今也弄不清它的学名。我们拿着瓶子,逮住后放进瓶子里,拿回家去,第二天早上,撒开鸡窝,倒在地上,一群鸡吃的不亦乐乎。那些日子,鸡也勤快起来。母鸡不再坐空窝,公鸡的叫声也格外明亮起来。

树丛的空地上,长满了不知名的小草.能做野菜吃的,不能吃的,我们样样都分的特清。有一种“蒹草”我特别喜欢,它的根刨出来,不单单晒干后可以入药(当然就可以换钱),还因为春天的时候它可以长出嫩嫩地锥形的东西,我们叫它“菇锥”,剥开外面包裹的皮,放进嘴里,一股青草的芳香,带着淡淡的甜味儿在嘴里荡漾开来。

打一筐猪草,或者捡拾一筐柴火并不需要多久,只是小伙伴们的兴致是在一起疯玩儿。我们在一起过家家,唱歌跳舞,躺在软软的沙地上,看湛蓝的天空,看游走的白云,看夕阳西下,看伴着我们一起回家的启明星。我们在哥哥姐姐喊声中,才会在不尽兴的玩乐中向村子里的灯光走去。

燕子衔泥筑巢,四月草长莺飞、杨柳飘絮。我们在场院追逐嬉戏,妇女们忙着把窖里晒药(红薯)栽到弄好的秧炕里。盖上塑料布。等到农历的四月就可以在河边的沙土地里栽种了。在地少人多的七十年代,晒要(红薯)成了我们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农作物。我们吃着晒要长大,也像晒药一样不嫌大地母亲的贫瘠,顽强地生长着。

堤坡上,小草疯长。野花遍地,打猪草的小伙伴们们不忍心践踏野花的美丽。没有经过人工修剪的柳树,有的被夏日的风雨吹到,它便横着生长,有的被其他的树占据自己的位置,它便把枝干伸向别处,攀踪错节,形成天然的美景。

长大后,出来工作。河里后来不在行水。人们把树林砍了,种上了庄稼。甚至流水的河道人们也开垦出来。故乡再没有我们小时候的美丽。大概是人们饿怕了吧。有点地儿,就想种上粮食。河堤不知道什么时候也被拉平了。在村子里,道路旁很少看见树木。总觉得缺了点儿什么,心里有些许的遗憾。

时过境迁,物变人非。但乡音仍留耳畔。在记忆中,故乡的美景可是城市公园人造景色不可比拟的,只是已成为过去,已是脑海中的记忆。无论怎样,我依然是:最恋故乡春归处,只缘脚在家生根。

.3.13

文章作者:琴瑟无声(定州文友群成员)

编辑蔡丽华

审核刘昱麟

主编六月的竹

猜你喜欢

美哭了!这才是中国的动画啊!

中国最有吸引力的50个旅游城市,连拉萨都没有评上,第一名竟是……

“随身导游”带你足不出户,玩转定州旅游!

发改委:"十三五"文化旅游提升针对三大领域!

定州塔中,真有佛祖灵之说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heshizx.com/shfz/13125.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