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CE助推沙河玻璃价格淡季逆势上涨
北京APCE会议已闭幕,但会议给华北玻璃市场带来的影响仍余音缭绕,尤其是对玻璃行业影响最大的政策——减排限产,在沙河地区表现最为明显。目前沙河在产生产线35条,是国内生产线分布最集中的地区,部分企业的限产、焖炉致使当地玻璃产量下滑明显。市场出现货源紧张现象,加之企业库存低位,因此虽然目前已进入了淡季,市场仍出现了价格连续小幅上涨的现象。今日仍有部分企业薄板价格上调0.1-0.2元/平方米,笔者认为会议推涨现象短期仍或持续,但无法改变淡季市场整体下行的大趋势。
建材:光伏玻璃需求回暖
玻璃行业:上周华北方浮法玻璃均价价格呈现盘整态势,华南、华中小幅下行。预计会议结束后华北市场或出现一轮走货小高峰,但价格上行压力仍较大。上周全国浮法玻璃库存为万重量箱,环比上升0.98%;上周光伏玻璃市场暂无起色。现阶段3.2mm原片成交价延续17.0元/平,镀膜玻璃成交价延续31元/平方米。短期市场以消化过剩产能为主,厂家资金回笼仍为重点,价格有望延续持续。上周受国家政策密集出台影响,下游组件厂表现活跃,求量持续走高带动光伏玻璃市场出现复苏迹象。
10月份玻璃行业呈现出“旺季不旺”现象
昨日,玻璃期货主力合约收于元/吨,涨幅1.56%,逼近今年8月以来整理区间的上沿(元/吨一线)。不过,短期来看,随着天气转冷,我国房地产开工率逐步下降,玻璃的季节性消费淡季即将来临,需求减少已成必然。与此同时,在玻璃企业资金普遍紧张又不愿意停产检修的情况下,玻璃价格短期恐再次迎来一波下跌。
成本支撑作用减弱
从玻璃的原料看,纯碱的价格依然处在低位。目前,国内纯碱总体产能在万—万吨,而纯碱实际需求只有多万吨,纯碱行业产能过剩比较严重,纯碱价格依然有下滑的空间。与此同时,生产玻璃的主要燃料—石油焦价格近期表现不佳,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厂家检修基本结束,焦化装置开工率有所回升,地炼库存近期有走高迹象;二是石油焦需求不佳,炼厂库存明显增加,只能通过降价来降低库存,而且炭素企业囤货意愿并不强烈;三是近几个月国际原油价格走低,国内石油焦价格承压。
随着节能减排政策的推进,玻璃生产线采用清洁能源成为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必将对玻璃生产成本产生重要影响。目前,国内玻璃生产企业中使用天然气的不到20%,这些企业除一些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线有盈利外,其余项目几乎都处于亏损状态。
随着我国天然气价格改革的逐步推进,天然气成本上升已是大势所趋。然而,玻璃市场的疲软格局又将影响天然气改革进程,短期内石油焦和煤炭仍是国内大部分玻璃生产企业的首选燃料。
库存依然高企
受房地产行业低迷影响,11月初,国内平板玻璃库存上升至万重量箱以上,处于历史最高点。短期内房地产形势依然不乐观,玻璃库存有再创新高的可能。
玻璃库存呈明显的周期性规律。每年1—3月是玻璃的需求淡季,其间玻璃生产企业库存处于高位,企业一般会采取降价促销措施。4月中旬,流通渠道开始补库,市场迎来一年中的第一个需求小旺季,玻璃库存呈快速回落态势。但从6月开始,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梅雨季节,企业补库力度受限,玻璃价格往往会受到压制。
玻璃需求主要受房地产行业施工的影响。房地产市场素有“金九银十”行情,玻璃需求在9—10月达到年内高峰,之后随着天气变冷,玻璃价格由北往南开始降价。进入冬季,北方地区天气寒冷,不宜进行户外施工,房地产工地普遍停工,玻璃需求逐渐减少。
产量方面,虽然今年的冷修停产生产线达到27条,减少产能万重量箱,但同期有17条新点火生产线和8条冷修复产生产线已开工生产,补充开工产能万重量箱,总体产量仍在增长。按照现在的玻璃库存和下游消费情况,至少要有10%的玻璃产能停产,才能达到玻璃市场阶段性供需平衡状态。
长期来看,玻璃行业已处于全面产能过剩状态,而下游房地产行业低迷也将成为常态,唯一解决玻璃行业困境的办法就缩减产能。预计玻璃行业大规模洗牌(包括生产线冷修、停产)会在明年年中来临,在此之前,玻璃行业形势仍旧十分严峻。
赞赏